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聯系我們

南京英德利汽車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六合開發區龍華路9號
傳真:025-57150900

咨詢熱線4008-575-858

從全國兩會探析專用車未來發展方向

發布時間:2024-03-30
近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拉開了序幕,無論是從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從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提案中,關于汽車行業發展的論述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所以成為焦點,是因為汽車行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大國實力的象征,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下面我結合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代表關于汽車產業有關提案,簡要分析專用車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為了便于讀者更加直觀的從一個點直觀的看出對專用車的影響,防止跳躍式尋找答案,我采用拉干條的方式分別對應展開進行論述,不對的地方,望讀者多多批評。
 
從全國兩會探析專用車未來發展方向
  一、智能化制造將成為必然趨勢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一論述是基于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的階段而提出,我國的傳統制造業,特別是很多專用車企業,目前的生產制造模式還停留在工業1.0階段,很多工序還是完全依靠手工進行作業,離中國制造2025戰略相差甚遠。國內乘用車領域已經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很多商用車也建立自動化生產線,唯獨專用車比較例外,主要是受限于專用車多品種、小批量的影響,小作坊生產模式到處可見。
 
  目前,國內專用車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不得不轉型升級的階段,同一類型的專用車生產廠家上百家,有資質的沒有資質都在生產,產品同質化問題非常嚴重,市場上經常出現價格戰,甚至出現劣幣驅除良幣現象。國家提出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智能+為制造轉型升級進行賦能,目的就是為了從國家整體層面實現實體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逐步淘汰落后產后和過剩產能,讓制造業擺脫依靠大量人力進行作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利用智能化平臺和智能化工具,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市場競爭力。
 
從全國兩會探析專用車未來發展方向
  二、發展新能源汽車勢在必行
 
  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特別提出了“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對于國內很多專用車企業來說,要說近年來什么印象最深刻,那么一定是排放標準升級、原材料價格上漲、環保管控力度加大。2017-2018年很多專用車企業受環保管控的影響,斷斷續續處于停產狀態,直接影響了銷售訂單的簽訂,雖然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但是銷售價格卻難以調整,公司無車可賣,客戶無車買的問題非常嚴重。
 
  十九大報告提出“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想要碧水藍天,必須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燃油汽車作為重點污染物排放源,必然首當其沖,重點管控。2017年國家工信委已經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制定國內燃油車禁售時間表。3月5日,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由此,海南也成為國內首個提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省份。海南此時提出禁售燃油車,必然會在國內形成模仿效應,更多區域將逐步實施禁售燃油車政策。
 
  專用車主要是在二類底盤基礎上進行改裝的,離開了底盤就如魚離開了水。所以,專用車企業從現在就要開始著手與新能源底盤生產廠家進行溝通,根據市場調研和客戶需求聯合開發滿足客戶需要的新能源底盤,并積極做好樣車設計和公告申報。
 
  目前,新能源專用車主要由政府進行采購,專用車企業可以把新能源公告的申報放在混合動力或純電動的市政環衛車、工程用車、渣土車等車型上,銷售的方向重點放在政府公開采購領域。
 
  三、兼并重組、合資合作將成為常態
 
  2019年政府報告提出,“大幅壓縮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金融、汽車等行業開放,一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新設外資企業增長近70%。”同時,提出“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加強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這兩個論述的潛臺詞就是說在汽車領域要大膽引入鯰魚效應和競爭機制,不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讓大家在同一個舞臺上公平競爭,強者上,差者下,優勝劣汰。國有企業可以引入外資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避免干與不干一個樣,經營好與壞一個樣的現象發生,真正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通過充分競爭、相互比學趕超,倒逼中國汽車企業以全球的視野和格局,審視自己的產品設計、銷售和服務,做國際精品,成國際品牌。
 
  你強你可以兼并國內其他企業、甚至國外企業。你混的差,那你就難逃被別人兼并重組的厄運。這不論是對于整車汽車集團還是改裝類專用車而言,既是一場決定生死的挑戰,也是一次進軍國際、脫胎換骨的大好機遇。狼其實已經來了,既要與狼共舞,也要練就一副鋼牙利齒,與其等待被收割,不如主動出擊,將命運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
 
  兩會報告和提案就是一個風向標,也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專用車作為汽車領域的一個細小分支,絕對不能輕視,一定要聞風而動,因為專用車企業批量化訂單較少,很多產品屬于個性化定制,如果沒有這樣靈敏的嗅覺,在這場紅海戰斗中很快將會消滅。希望國內的專用車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專注于“專、精、特”,深耕一個領域,把產品做精、做優,打造成獨一無二的品牌,既成為國內的領頭羊,也成為國際市場引領者。

推薦資訊